OSI七层模型、TCP/IP四层模型简介

| 分类 tcp  | 标签 osi  tcp  ip  浏览次数: -

OSI七层模型

  • 应用层(Application)
  • 表示层(Presentation)
  • 会话层(Session)
  • 传输层(Transport)
  • 网络层(Network)
  • 数据链路层(Data Link)
  • 物理层(Physical)

TCP/IP四层模型

  • 应用层
  • 运输层
  • 网际层
  • 网络接口层(网络接口层没有什么具体内容)

模型对比1 模型对比2

五层体系结构

  • 应用层
  • 传输层
  • 网络层
  • 数据链路层
  • 物理层

三种模型结构

模型结构 模型对应协议

每层作用

  • 1.物理层

主要定义物理设备标准,如网线接口类型、光纤接口类型、各种传输介质的传输速率等。主要作用的是传输比特流(就是由 0、1转换为电流强弱进行传输,到达目的地后再转换成0、1,即数模转换和模数转换)。

  • 2.数据链路层

定义了如何格式化进行进行传输,以及如何让控制对物理介质的访问。这一层通常还提供错误检测和纠正,以确保数据的可靠性。

  • 3.网络层

在位于不同地理位置的网络中的两个主机系统之间提供连接和路径选择。

  • 4.传输层

定义了一些传输数据的协议和端口号(WWW端口80等),如: 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 –传输控制协议,传输效率低,可靠性强,用于传输可靠性要求高,数据量大的数据) UDP(user datagram protocol–用户数据报协议,与TCP特性恰恰相反,用于传输可靠性要求不高,数据量小的数据,如QQ聊天数据就是通过这种方式传输的)。 主要是将从下层接收的数据进行分段和传输,到达目的地址后再进行重组。常常把这一层数据叫做段。  

  • 5.会话层

通过运输层(端口号:传输端口与接收端口)建立数据传输的通路。主要在你的系统之间发起会话或者接受会话请求(设备之间需要互相认识可以是IP也可以是MAC或者是主机名)

  • 6.表示层

可确保一个系统的应用层所发送的信息可以被另一个系统的应用层读取。例如,PC程序与另一台计算机进行通信,其中一台计算机使用扩展二一十进制交换码(EBCDIC),而另一台则使用美国信息交换标准码(ASCII)来表示相同的字符。如有必要,表示层会通过使用一种通格式来实现多种数据格式之间的转换。

  • 7.应用层

是最靠近用户的OSI层。这一层为用户的应用程序(例如电子邮件、文件传输和终端仿真)提供网络服务。


上一篇 第一范式、第二范式、第三范式     下一篇 持续学习docker<三>
目录导航